清心小語
所謂勤儉--
就是不斷的內外精進,直達內外都能喜悅圓滿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8人線上 (8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8

更多…

人氣:358
臣德 - 審閱區 | 2017-09-01 | 人氣:358

當回學生

 

       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這回走入教室當個普通的學生。周圍都是新面孔,來自遼寧省各地方的實務業者、律師、大學教授、研究生,大多數同學都還蠻年輕的。這是初次造訪大連市,一個人生地不熟的都市。

       這次參加了專利代理人考試的培訓班。從踏入專利這個領域,就沒有上過正式的專利課程,所有知識都是自修而來。課程規劃了七十二小時,採用大學授課時數的計算方式,足足有四個學分。一般來說,碩士研究生畢業大約三十六學分,通常花兩年時間完成。這次只有九天,每天上課八個小時。

       在學術生涯中,隨著教學的資歷而逐步累積了名聲與成果,尤其是在這樣小圈子的專利領域,彼此間都有相當程度的熟悉,縱使沒有面對面的接觸,也多半聽過彼此的名號,或是閱讀過彼此的文章。但是,這種環境竟成了學習的障礙。身處在台灣的專利領域,會被別人認出來,認為你是這個領域的先驅或是專家。早些年,因這樣名聲而沾沾自喜;近些年來,越來越覺得是個包袱。

       想想以往的言論與發表,詳實地重新琢磨,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回想求學期間,課堂上錯誤的發言,有老師的指正。回過頭,加把勁,在知識上多下些功夫,總是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時空環境變了,尺沒了,也不知道努力後是否多進了一步。礙於身分,在學校當老師;在學術場域是專家。縱使有模稜兩可的發言,甚至內容錯誤,似乎沒人願意指出問題,但仍可隱約感到對方的狐疑。到頭來,覺得越來越空虛。在熟人熟面的環境,難有學習機會,身分與地位是礙事的。

       下定決心,硬是挪空了一段較長的時間,打算好好當一回學生。走進教室,有百來位同學上課。學生每人僅有約七十公分寬的桌面,深度約四十五公分,要想辦法放好講義、筆記本、還有其他的文具、背包與隨身物品,還有自己都得安置在一張摺疊椅上。上課規矩很嚴,助教巡堂、禁止接手機、未經允許不能使用電腦,班導師一再強調要專心上課。這是個陌生又熟習的場景,這二十年來我在講台,現在回到二十多年前的位置。

       有機會回到學生的角色真好。不需要裝飾起專家的臉孔,不需要心虛於錯誤的發言,也不需要在意寫出的錯誤答案,因為是學生。上課過程中,只需要留心老師的解說,或是擔心被老師點到答不出來。反正沒人認識我,旁邊的同學會指出錯誤的發言,或是互相討論老師要求的答案。很充實、很有成就感、沒有負擔。

       下課後,空虛感漸漸消除了,這不單純是知識程度的增加。實際上角色的互換,可以揣摩學生的同理心,與對老師的期望。老師並非是全知的,學生可以體諒。老師也不需要去想像自己的學術地位與角色,教室就是學習空間,同學期待獲得新知識,但更渴望增加學習的動力,這需要老師與學生共同承擔。老師或許可以不需要堅持是個專業知識的提供者。更多的心力,應該好好想想,如何扮演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觸媒。問題答不出來,硬是要給出個交代,沒有必要。在知識不足時,應該瞭解自己知識的底線,謙虛表示所學有限,這才真的是給出了好的答案。老師也是個學生,不要太在意台上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