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所謂勤儉--
就是不斷的內外精進,直達內外都能喜悅圓滿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0人線上 (7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0

更多…

人氣:222
臣德 - 審閱區 | 2018-03-17 | 人氣:222

農企業與他的生態系

 

       日前訪問鋐洲有機農場,企業主侃侃而談,受益良多。

       人、企業,都需要適當的生存環境。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適當的環境空間,取得生命延續的要素、獲得社會關懷與尊重、施展身手而發展個人的理想抱負。有些人的需求多,需要較大的環境空間,有些人則能安逸於角落。這是種譬喻,環境空間可以提供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也包括了精神糧食。心智活動驅使行為的發生,重新組合物質而改變了現實環境狀態。為了能夠完成理想抱負,個人需要選擇適合施展身手的特定時空環境。

       人的需求不同需要的生存環境不同。個人的心、抱負、發的志願;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所構成的環境空間。個人選擇的特定時空與範疇,可以視為是個人心智與身體活動,與環境空間中特定人、事、物所交織而成的生態系。如果個人需求能夠充分受到支持,身心活動便能夠順利開展,健康的生態系是需求滿足的必要條件。

       經濟活動有其目的。經濟活動以獲得經濟利益為基本目的,從事有機耕作者要能顧及經濟利得的基本目的。縱使企業主期望兼顧經濟、環保、社會利益,但最低基本的經濟利益沒有了,環保與社會利益就容易被忽略。在經濟利益逐漸被滿足的過程中,環保與社會效益就會逐漸被重視,對於大多數的農民與國民而言,這應該是客觀的描述,也符合人類的基本行為模式。

       有機農耕也是一樣,耕作者需要有適當的環境空間,在其中獲得耕作、收割、與銷售等活動所需要的生產要素。以下是假設的推論:有機耕作者期望能夠同時兼顧經濟、環保、與社會利益,耕作者畫出了一個生態系,包括知識與技術的取得、播種的期程安排、耕作收割的作業方式、資材的採購與使用、最後是作物的銷售。在過程中耕作者會與外界的人、事、物交流與進行資源交換。如果這個生態系太小,耕作者無法取得適當的生產要素,例如有機肥料、檢驗技術等等,將使得有機耕作目的無法達到,取得代之的,可能是ㄧ些不符合有機耕作的處理方式。在基本經濟利得不滿足下,很難顧及社會與環保的議題。生態系的建構涉及企業主的眼界與知識。

       從訪談過程中,鋐洲負責人論述的「有機農業」與「有機耕種」範疇的不同。為能清楚描述差異所在,這是本文作者依據受訪者受訪內容所做的推論,受訪者當時沒有這樣的說法。有機耕作是指在耕地從事實際的耕作業務,例如播種、施肥、照護、收成、包裝、運送等等。一般有機耕作者將自己界定在這樣的活動中,生態系範疇較小,能夠選擇的生產要素也比較侷限。這樣結果可能造成耕作者與耕作者所期望的生態系不搭配,有機事業也無法健康的成長。

       另一種思維是有機農業。有機農業是指能夠支應有機耕作的配套業務整體系統。例如有播種的需求,而衍生出播種機器設備、播種方式、播種輪作、播種作業規劃等等的業務。這些衍生業務除了支應有機耕作之外,尚可支應其他產業的需求,儼然成為另一些產業。例如,有了播種機器設備的需求,而建構了設計、組裝、銷售機器設備的廠商,農業設備與機械業產生了合作的關係。這是一個全球性的事業,設備可以銷往其他國家。生態系進一步的擴大,農企業伸展身手的空間越來越大,取得的生產要素也越來越有競爭力。

       既有的有機耕作從偏向於自給自足的格局,受訪者認為應該轉變為有系統性的合作架構。在此架構下彼此獲得更為優越的生產要素,競爭力得以提升。在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能夠同時兼顧社會與環保因素。從有機耕作為基礎,與配套業務所形成的整體性架構,才是有機農業的整體。有機農業的規模與產值,不能僅僅計算從耕地售出作物的價值。有機農業發展的新頁,鋐洲給這個社會很好的啟示,成為一個有機的典範,也是農企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