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功夫是覺來的,技巧是學來的,
覺時,使心定氣定
學時,使心浮氣躁;
慎思,篤行也。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3人線上 (2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3

更多…

人氣:228
臣簧 - 審閱區 | 2019-04-18 | 人氣:228

藺道人(1735字)

    藺道人,唐代骨傷科大家,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生活於西元8—9世紀間,約生於790年,卒於850年,其真名無可考,因出家為僧,故稱道人,道者出家雲遊,於會昌間(841—846)曾結庵于宜春修道,因嘗治癒一彭翁子墜地折頸傷肱,其醫術遂廣為人知,求醫者甚眾,道者厭其煩,以其秘方授予彭翁,其術遂行於世,此方為後人刊刻,書名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為中醫現存最早之骨傷科專書,現有多種刊本行世。

    藺道人是一位很有學識的僧人,精于骨傷理論和醫療技術,他一面修道,一面為貧病者、傷折患者診病治傷,於西元9世紀中,唐室日趨衰竭,統治者試圖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決心改變『不務農桑,空談彼岸』和『僧徒日廣,佛寺日眾』的狀況,因此於845年下令佛道僧尼26萬餘人還俗從事農桑生產,收回寺院上田數千萬頃還田於民,寺廟道觀4600餘所另作他用,藺道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懷著悲觀厭世的思想,離開長安,到了江西宜春縣鐘村,隱名埋術,過著隱居的生活。

    一次,經常幫助他耕耘的彭老頭的兒子因上山砍柴折傷頸椎及肱骨,醫生多束手無策,在這種情況下,藺道人用自己高明的整骨技術,為其治癒了傷痛避免了殘廢,從此藺氏的整骨特長名聞遐邇,求者日眾,藺氏即將自己的醫療技術和整骨書籍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彭老頭,自己則另尋能夠靜處的環境安度晚年,正因為如此,人們將藺道人的傳書《理傷續斷方》,改名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藺氏的學術思想源於《內經》和《難經》,以氣血學說為立論依據,繼承了葛洪、《幹金要方》和《外台秘要》等骨科方面的學術成就而有所創新,他第一次宣導和規定了骨折脫臼等損傷的治療常規:即清潔傷口、檢查診斷、牽引整複、復位敷藥、夾板固定,複查換藥、服藥、再洗等,介紹了正骨手法的14個步驟、方法和方藥,並論述了處理損傷、關節脫臼以及傷科常用的止血、手術復位、牽引、擴創填塞、縫合等具體操作技術,如對一般骨折主張用杉木皮襯墊夾敷固定的方法,指出『凡夾縛(即固定)用杉木皮數片,周回緊夾縛,留開皆一縫,加縛必三度,縛必要緊。』他對於複雜骨折,除上述要求外,更強調『夏三兩日,冬五三日解開』換藥,『夾縛處用熱藥水泡洗』以促進傷口癒合,『洗時切不可驚動損處。』對骨關節的固定,並須要注意『時時運動,蓋屈則伸,……或屈或伸,時時為之方可』,重視關節的活動及功能鍛煉,這是傷科外固定技術上的重大改革,實為後世小夾板固定的淵源。

    藺氏對複雜骨折的外科手術、手法整復原則和治療技術亦有創造性成就,他已明確提出處理複雜骨折的三個原則,即對於粉碎性骨折,只要體表沒有穿破,或雖然穿破皮肉,但手法整複可以成功者,就應用手法復位,不用外科手術。第二個原則是粉碎性骨折,無論是否穿破皮肉,用手法不能整複者,或斷端骨尖穿破皮肉,雖經復位但仍有一二分露於體表者,就必須採用外科手術以利刃切除骨尖,使兩斷端恢復解剖位置,他強調用快刀割,捺入骨,並指出『不可見風著水,恐成破傷風』。第三個原則是骨折嚴重,上述手法復位或切除骨尖均不能正確復位者,就應進行外科手術切開整複,這三個原則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在關節脫臼的整複方面,藺氏也有許多出色的成就,如首創肩關節脫臼的診斷和復位技術,指出:凡肩胛骨脫臼,首先檢查脫臼作出診斷,整複方法是令病人側身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患側上肢與腋肋部夾椅背,在椅背上墊以衣被,一人將患者扶住,兩人將患側上肢外展牽引,然後將外展的上肢向下垂,再曲肘關節至胸前,以繃帶懸吊於頸部,這種重定方法和步驟,完全符合生理解剖學要求,臨床應用千餘年,雖有不斷改進與提高,但其基本原理仍然是現代臨床的指導思想,其他如首次記述了髖關節脫位有前、後脫位的類型,對股骨脫臼、尺骨脫臼等,也有著較高的理論水準和整複技術要求,藺氏手法整複或手術整複,都強調了麻醉藥的應用,也是很大的進步。

    藺氏對傷科疾患的處理既重於手法整複,又重視內服等方面的方藥,書中載40余方,有洗、貼、摻、揩,以及內服諸方,奠定了骨科辨證、立法、處方和用藥的基礎。其內服方以大活血丸、小紅丸、大紅丸等活血祛瘀止痛之劑,常用藥有草烏,乳香、沒藥、血竭等,這些方藥一直廣為臨床慣用,藺道人是一位傑出的整骨學家,他的學術思想和醫療技術成就對後世骨科發展影響深遠,可謂是骨傷科學較早的奠基人,在醫學史上有著重要的貢獻。

  • 1) 5ab5c9ea15ce36d3be0d52a530f33a87e950b11e.jpg
  • 2) th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