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持之以恆,如嚼其根,才得以悟出大自然真味。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7人線上 (5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7

更多…

人氣:776
臣德 - 審閱區 | 2019-08-05 | 人氣:776

大學的因材施教

    愛因斯坦是全球著名的科學理論家,他所提出的相對論,改變了古典物理學的知識系統,他對於教育也有些想法。他曾經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要求一條魚去爬樹,牠將一輩子認為自己是個笨蛋。對比於現代的教育制度,可能不僅僅是要求魚會上樹,還要參加長跑。

    過去聽過機械系老師說一位學生技術競賽保送到學校的故事。這位學生在金屬焊接技術競賽中表現傑出,對於金屬材質特性的掌握比一般人更為敏銳,常常能完成極為困難的焊接任務。因為比賽成績優異,讓他進入了學術能量較好的科技大學,接下來是面對正規教育制度下的學習歷程。過了六年,這位學生未完成學業而離開學校,由於若干必修課程無法達到大學的規定。老師們不禁唏噓,他為何要進入大學。個人認為,還需要思考大學教育對於不同人的價值。

    從國民教育的課程綱要,到大學必修與選修的學分數設計,凸顯出教育工作者對於國民素養一致化與專業學能標準化的想法。這樣的做法有好有壞。從好的方面說,有些基本知識與技能是必須具備的,當國民與專業工作者都具備門檻以上的知識與技能,比較能夠塑造出可溝通與和諧的社會,也容易促使社會進步。在某些強迫性學習的情境下,可以激發受教者的興趣與學習潛能,奠定往後就業與人生規劃的基礎。從量化的觀點,在教育工作的效率著眼,有較為一致的教材與方法,可以集思廣益的改善教育工作的效率。

    從壞的方面想,為何需要有制式的教材內容與教學方式。在何種條件下,設計者有權利決定這個社會需要什麼,乃至於個人有義務要學會這些相同的內容,與接受相同的學習方式。設限的課程規劃也造就了學門領域的本位主義,在畫地自限的知識範疇中,讓學生探索科學的知識。更甚者,有權利的決策者,在設計過程中放入了個人的價值理念與利益。在大學中有些規定是顯而易見的自私行為,例如,很多系所為了能確保本系老師有足夠的授課時數,而限制學生選擇學習科目的範圍,從制度上就已經限定了學生的學習歷程,也剝奪了學生跨領域學習的機會。讓學習爬樹的小魚,有機會到游泳訓練班上課,一定會有如魚得水的快樂。

    木質材料有硬有軟、有重有輕、色澤有深有淺,根據木頭實際本質而加以施工,使其成為有用的器材。這裡所指的是「材」,重點在於受者本質上的條件;而非因「才」施教,意圖將所有的木頭都以相同方式加工。但是,因材施教的加工效率並不高。因此,將不同材質的木頭進行分類,再依據不同的標準化程序加工,應該是較為妥適的處理方式。所以說,不是那塊料的,就不要進入那種加工程序。關於材質的認識與分類,是兼顧效率與品質的重要環節。

    進入工業世代後,為能有效運用社會資源,教育工作顯然需要配合時代的潮流,無法考慮學生個別的特性而教導學生,縱使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令人嚮往,身處於事事講求效率的時代,思維模式也需要彈性調整。

    介於好處與壞處之間的抉擇,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質、教學熱忱、與教育理念顯得格外重要。在學習歷程中,希望能做到本質相同內容與本質具有差異化內容的適當安排。當老師要能清楚的認識,教育的對象是條小魚還是小貓,不能夠要求小魚上樹,也不能要求小貓游泳。

(1,25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