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讓自己回歸的真實義,就是讓自己更"清淨"、"自然"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11人線上 (10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11

更多…

人氣:1054
臣緻 - 弟子規 | 2015-02-04 | 人氣:1054

~長幼有序是謙讓積極的開始    永定國小校長王瓊慈
   公共運輸都會設博愛座,期待留給需要的老弱婦孺一個特別的位置,卻經常可見年輕學子因為佔據博愛座,年長的出言不遜辱罵,引發社會許多討論。其實,讓座是一種關懷,是一份慈悲心,並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而老弱婦孺也要看狀況,自身如果不需要,那就不一定要別人讓位,這是很基本的道理。但是,總是會有人自我中心,只要自己好,不願讓位,表示並非所有人都有「長者先,幼者後」的觀念,並願意實行。而長者也不應該因為晚輩沒讓座就疾言怒責,失禮不見風範,也是不良示範,都需要再改進。
    小時候媽媽切水果,總會要小孩先端去給家中所有的長輩,之後再給孩子分食。這對成長中的小孩習慣的養成很自然,幼年只要飲食一定先敬奉長輩,長輩非常歡喜,對我們疼愛有加,直至成年,有位長輩是叔公的岳母,近一百歲高齡,竟然都還記得我的名字,每次見面都會牽著我的手說吉祥話為我祝福,感覺非常幸福。「長者先,幼者後」是禮節,在於養成尊敬長上的禮讓恭敬之心。
    禮節,禮需節制,節制個人的欲望,表現出符合文化傳統的合宜行為。在生活中,若有長輩在,行走時自然應該隨侍在後,這也是基本禮貌,如果爭先恐後,不知禮節,往往被視為傲慢,會讓人留下不良的印象。就算是平輩,行住坐臥,謙遜的人總會揖讓再三,讓人先行,大家一團和氣,何來爭端?從交通秩序來看,許多駕駛者爭道行駛,橫衝直撞,不願禮讓行人先行,往往造成事故和爭吵。還有向元首丟鞋、辱罵的新聞,也讓人深感不宜。在阿拉伯世界中丟鞋或向他人露出鞋底是一種侮辱性質的行為,我們的社會文化禮儀光是在人前向桌面用力丟東西就是不敬,更何況是對國家元首丟鞋和辱罵,對尊長的無禮可說是道德倫理淪喪的示現。
    常見有些孩子沉迷網路,長輩呼叫,充耳不聞,或有答應,都說等一下,這是對長輩的無禮。其實年長的人通常不喜歡麻煩別人,能自己做的不會找人代勞,會呼叫晚輩,必有急事,通常不太能等待,因此,長輩呼叫應該馬上停止手邊的工作,快步前去,問清需求盡力幫忙處理完畢,再行離開。如果聽聞長輩呼叫不是自己,卻無人答應,也應該趕緊前去代為處理,這是熱情,不會認為事不關己,冷漠以對。如此恭敬長上,將來與人相處就能散發一種勤快熱忱的特質,不推諉,樂於助人,對待人接物有很大的助益。
    有一次媽媽看見六十幾歲的老鄰居挑著重擔從屋前過,馬上要年輕力壯的弟弟去幫忙挑,看著十幾歲的弟弟以敏捷歡喜的心情,為長者服勞的身影,讓我非常感動。還有一個近八十歲眼盲的鄰居平常不出門,有一天竟然摸索到馬路旁,媽媽趕緊找我們把老人家牽到庭院,之後並專程送他回家。這些小事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能幫忙老者是一種自然的行為,讓長輩安心,不管是不是自家的親人,都應該盡力幫忙。所以童子軍日行一善,也是在教育孩子學習慈悲。有人常不理解為何別人總是特別有機會,在工作場域特別受器重,往往就差在願意為人服勞,具備主動積極多付出的態度,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溫暖。
   尤其小家庭的普及,家中三代同堂少了,加上都會區大家平常門戶深鎖,互動極少,變成家長極力滿足孩子的需求,隨傳隨到。反而小孩對長輩的呼喚,反應遲鈍,甚至不理不睬,等到成年,父母望穿秋水,千呼萬喚收不到孩子一句關懷的問候,終是悲傷。
    衷心期盼有心的父母及師長,對於孩童的啟蒙能更加用心,從生活中讓孩童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