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小語
用心的體悟讓自己生活得更有智慧,使每一個當下都是喜悅與圓滿

紪上

禪泉刊物
新聞載入中,請稍後...
聯絡資訊

留言板
線上使用者
2人線上 (1人在瀏覽本站消息)

會員: 0
訪客: 2

更多…

人氣:573
臣緻 - 弟子規 | 2015-05-08 | 人氣:573

~人我的分寸    永定國小校長王瓊慈
     弟子規內容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對於孩子的教育觀念主軸明確。
    謹的部分到「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已是最後的規則,從生活教育到人我的分際,敘明有條理。
    人我之間待人處事接物都應有分寸。待人分寸是人與人之間有適度合宜的禮節;處事的分寸則要判斷是非善惡合理不合理,合理則無畏無懼勇敢去做,不合理者就要委婉拒絕堅定不為;接物有分寸,重點在不義之財(物),絲毫不取;該屬應得,則受之無愧。分際的拿捏必須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教育他,在與人相處的複雜人際網路中,有一個好的價值判斷基礎。
    心理學有一個刺蝟法則。兩隻刺蝟必須找到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用來說明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小團體和小團體之間也一樣。因此尊重別人的生活對話空間很重要,要出現在公共的場合,要先出聲,讓先在公共的場合的人把目前進行的活動做轉圜,以免讓他人尷尬,至於尊重他人的對話空間更重要,有時候大家談論一個話題,突然有人出現或插入,會造成對話中斷,掃了人興,有時正在討論不欲為人知的問題,不要鬼鬼祟祟無聲無息的出現在別人面前,一則讓人誤會是否有異心,一則讓人有心理準備調整待人的態度,有人人際關係不佳往往在這方面處理不好。
    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是最明確為語言,語言溝通不明確變成溝通障礙,就會產生許多誤會和許多惡人趁機製造犯罪的機會。「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人問你是誰?要以姓名回答,做為人際間的禮節是必須的,只在伊伊嗚嗚中,吾吾吾我我我猶豫,不敢以真實姓名面對他人,必定有詭異。常見的電話詐騙就以這種人我之間的混沌不明產生的心理狀態詐騙金錢。歹徒打電話只說「我是誰你知道嗎?」「你記得我嗎?」許多人聲音相似,接電話的人因為好面子,靦腆,讓自己成為歹徒詐騙勒索取財的對象。如果從小教育孩子一定要確認對話的對象姓名,習慣之後,在坦蕩的人際關係中才有信任關係。
    現在社會新聞最常見的是偷盜,可見人我分際不清最後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隨手上網一查盜竊新聞幾乎天天都有,2015年4月30日員工監守自盜,偷走胡椒粉,業者報警人贓俱獲,損失高達40萬。現在社會新聞最常見的是偷盜,可見人我分際不清最後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5月7日中廣新聞網報導手機慣竊連偷十幾起,法院為避免他繼續犯案,裁定羈押。5月8日民視新聞報導葉姓男子,原以為腳踏車沒人使用,把車撿回家,被警方依侵占遺失物罪嫌,函送法辦。如果人我之間物權清楚,不會不告而取,造成偷竊事實。最近還有媽媽帶女兒行竊又扯謊,做負面示範不足取,被判拘役70天,要媽媽得到教訓,別再教壞女兒。俗語說:「生子不是師父,餵子才是師父。」「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細孔不補,大孔喚艱苦。」等,都說明了孩子小的時候必須矯正行為,給予正確的觀念,建立了正確的基本規範,讓孩子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形塑優良的品格,才能讓孩子成長過程順利無礙。
    除了偷,還有借的行為也是人際間很麻煩的問題,俗語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社會糾紛很多也出自於借錢不還的問題,其實人與人之間,往往為了金錢造成情感決裂,古有明訓:朋友之間有通財之義。但何謂朋友要先弄清楚,還有借貸之間的誠信問題也需要考慮。弟子規在自身嚴謹的生活教育之後接下去要談論的就是誠信。可見教育有順序,要先從自身開始,再到其他的人際關係,做人先要求自己才是正道。